1、不"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使用单一治疗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部分疾病用一种方法即可治愈或疾病发展的某一阶段应用一种治疗方法较好,但一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是有限的,大多数顽固性疾病需多种方法配合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王自平院长在业界率先倡导医务工作者应树立"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治疗理念。
2、注重"筋骨并治"
目前,众多中医微创技术主要通过松解或刺激软组织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偏重治"筋",而忽略了"筋伤骨必动,骨动筋必伤"即软组织和骨的密切关系。王自平院长创立的"刺骨术(骨减压术)",延伸了"筋骨并重"的理论内涵。这一理论延伸到中医痹病中的筋痹和骨痹,认为筋痹和骨痹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且二者相互影响,在治疗中要正确识别疾病发展状态,治筋与治骨并重,为原创技术刺骨术奠定理论依据。该技术在2012年后每年均被列为山东省卫生厅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013年被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级医疗准入技术。
3、注重整体治疗
整体治疗是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基于筋膜解剖学对中医经络科学研究指导下,揭示"五体"(皮、肉、筋、骨、脉)组织结构及"脏腑"、"五志"等相互间关系和灵活应用不同方法同时调治同一人体不同疾患的机制,回归古代中医从整体结构、功能同时干预而达到"一人而兼十三科"的诊疗模式。通过回归"一针、二灸、三用药"、"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诊治理念和诊治模式,不按功能或结构分科诊治,很多医务工作者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颠覆了现代医学和"主流中医"的认识局限。这是真正实现针刺法从治疗疼痛类疾病为主向全面治疗各科疑难杂症诊治的转变,也是提高中医疗效实现古代中医"言不可治者,不得其术也"的转变:①变不可治为可治;②变难治为易治;③变难愈为速愈;④变痛苦性治疗为无痛性治疗;⑤变创伤性治疗为无创性治疗。充分验证了中医非药物疗法是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病的有效方法。
4、注重不断创新
作为一个*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真正地创新,是完全对以往思维的颠覆,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思维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思维的挑战!新中医诊疗体系的创新构建在人体生命科学方向亦是如此。王自平院长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原创总结了刺骨术,改良发展了拨针疗法,发明了椎间盘针、腰大肌针等,为中医微创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应用各种方法对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不断总结、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