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2021-10-31 14:37
2022年湖南体育职业技术单招考试语文大纲
科目:语 文
(适用于我校2020年所有单招省份)
一、考试依据与指导思想
单独招生语文考试是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考生的选拔性考试。根据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并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科目考试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相关要求,确定单独招生考试语文科目的考试内容。
考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为便于报考考生充分了解我院单独招生考试中语文科目的要求与范围,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及相关要求
I、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识记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
(3)识记常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
(4)识记常见的名句名篇;
(5)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即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常见文学体裁常识,常用文体常识。
2022年湖南单招在即、咨询免费获取单招历年真题、面试技巧等单招强化资料一份;专业提供单招选校指导、单招笔试面试知识强化培训;(咨询132-9741-5459)
2.表达应用
(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
(2)辨析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4)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5)区别和变换句式。
(二)阅读与鉴赏
现代文阅读: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提炼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文阅读:
能联系上下文,阅读并理解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常规用法和意义;
(3)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4)理解常见文言句式;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提炼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II、考试能力要求
本科目主要测试以下五种能力:
1.识记能力: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基本的层级;。
2.理解能力: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3.分析综合能力: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 鉴赏评价能力: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5.表达应用能力: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 答卷方式:闭卷、机考。
2. 分值:100分。
3. 时长:50分钟。
报名办法
1、报名方式:报名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实行网上报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湖南省高考招生考试信息管理平台(考生版)填写报名信息;
2、报名:
3、报名时间:5月6日 ---18日;
4、专业填报:省内考生每人只可填报一个专业志愿。
5、社会人员报名:按照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有关工作的通知》(湘教考通[2020]4号)文件精神,社会人员报考时须下载对应的报名身份审核(界定)表,按照要求办理有关手续后,于5月22日前将证明材料提供给学校进行身份认定。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或提供的证明材料不符合要求的社会人员,只能以往届生身份参考及录取
2022高职单招马上就要开始了,考生对于高职单招的面试还不太清楚,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高职单招面试的评分标准,供大家参考。
高职单招面试是根据什么进行评分的?
一、气质品格(20%)
1、外在形象(外貌、发型、服装等)
2、肢体语言(走姿、坐姿、眼神、手势等)
3、表情(轻松自然、略带微笑)
4、礼貌(老师好、老师再见等,适度即可,不宜做作)
5、整体形象(自信、坦率、阳光、幽默感、有个性等)
二、表达沟通(20%)
1、口齿清晰(没有恩、啊之类的口头禅)
2、音量适中(不宜过轻)
3、语速中等(不宜过快)
4、普通话标准
5、用语规范(不宜太过口语化)
6、有问有答(尽量避免冷场或答非所问)
7、运用语势(如有意识地略做停顿,抑扬顿挫等)
8 、手势辅助(在需要时使用,因人而异)
9 、整体印象(说话自然流畅,有自己的观点且条理清晰,能随机应变)
三、知识结构(30%)
1、知识面广博
2、对某一方面特别精通
3、关注社会,关怀民生
4、有生活实践常识
四、逻辑思维(30%)
1、辨证法看问题(正面/ 反面)
2、多角度看问题
3、层层深入看问题
4、由此及彼看问题
5、由点到面看问题
6、逆向思维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