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2023-01-23 16:25
孩子偏差行为的根源:
"撒谎"源自于真相不被接纳。
"自我"源自于家庭以孩子为中心。
"沉默"源自于父母无视孩子的需要。
"怯懦"源自于父母的强势。
"自卑"源自于否定、打击式的教育。
"对抗激烈"源自于压抑得太狠。
一个"叛逆"的孩子,
一定是一个"饥饿"的孩子,
他的很多期待——
如被理解、被关注、被允许、被欣赏等一定没有得到满足;
一个"太听话"的孩子,
一定是一个"压抑"的孩子,
他认为不听话是危险的,
只有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钱丹塞恩为什么接下来不再给青少年儿童(孩子本人)提供免费咨询?
*,占用了平台大量人力物力,几乎三分之二。
第二,就是提供咨询后,可以暂时缓解,但一回到家,或过几天又会打回原形,所以家长不咨询或没有觉知,那么我们做再多也没用。
第三,钱丹塞恩心理平台正在转向家庭教育,主要为家长,学校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系统平台,大数据*测评,动态评测等技术和软件支持,这样可以从根源上去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因为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不是不爱学习,是乱学,学了用不了,或学了更焦虑,或成年人的认知,没办法系统学习,这样根本没办法支持到孩子或帮到孩子。
第四,目前,钱丹塞恩大量测试,开发学针对家长如何支持孩子,如何教育,养育孩子的一对一课程,家长不用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不用学太多的基本知识,我们的一对一课程,一学就会,一学就能用。
【「刘老师说」系列】 从孩子身上看见自己
一般在生活中,当我们在面对他人的时候,尤其是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不管是*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或者是*、高中;我们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们生命中曾经跟他们年龄相近的那个部分,会被他们触发。
当我面对一个*生,如果我*的时候,曾经是受到排挤的,甚至我是不喜欢那个阶段的自己,那这个部分会跟我们眼前的这些孩子产生互动。
如果小时候我很讨厌那种很爱讲话、动作很粗鲁的人,那我现在面对那个随便就讲话,甚至动作很粗鲁的人,我莫名就会有一股讨厌或是愤怒的感觉跑出来,当我们受到环境、对方的刺激,我们的情绪变化是很快的。
所以我要怎么样去告诉孩子:"我是怎么样的人";"我希望自己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是一个怎么样的一个时间";"我会期望跟他们的互动是怎么样的方式,"譬如要讲话要先举手,如果已经举过一次手,那也许至少要等2个人或3个人之后,才可以再举手发言,有时候也要给其他人机会等等。
孩子能不能遵守跟大人的约定,跟做老师、家长的我们怎么样去追求跟他们之间一些约定的原则,有很大的关系。
很重要的是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从头到尾都能够心平气和、愉快、享受共同相处的时光。
一个很根本的基础,就是我们要很喜欢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但是如果我不喜欢那个时候的自己,我们要去喜欢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就会陷入困难。
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要回到过去,陪伴那个时候的自己,陪伴自己走过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和记忆,跟当时的自己说说话,陪伴他、了解他、支持他,拥抱他。
透过这样的内在工作,可以协助我们去喜欢这个年龄层的孩子。
喜欢的意思就是那个文静的,我们很喜欢;那个好动的,我们也很喜欢;那个调皮捣蛋的,我们也很喜欢。
而不是我们只喜欢某一种特质的孩子,喜欢他跟认同他的作为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喜欢这个孩子,但是不认同他这样子的行为;我们怎么跟他讲,跟他表达。
很多做父母的大概都经验过这些过程,当自己的孩子在什么年龄层的时候,我们好像在重新过自己过往的人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