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心声唱歌培训课程班
面议发布时间: 2019-08-25 11:10:06
声乐唱功是指唱歌的综合能力,由音准、音域、音量、音色、音质、共鸣、气息、发声、咬字、乐感10个基本功构成。唱功的研究是一门科学,唱功的训练则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唱功的好坏,就要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评价。接下来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评价唱功的10项标准是: 1、音准。 音准是指音高的准确度,即唱出的音高和规定的音高一致。 以钢琴音域图来说明音准:音准就是唱出C的音高与钢琴弹出C的音高一致,其他音类同。音准是唱歌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把歌曲的音调唱准,不能跑调和离调。 2、音域。 音域是指能够唱出的低音和高音之间的范围。 全音域是从低音到高音(C2-c5)之间的范围,钢琴的音域是A2--c5之间的范围。在全音域中,C2--B是低音区,c--b2是中音区,c3--c5是高音区。大字组、小字组等称为音组,相邻的音组中两个相同音名之间的音域称为八度,如c--c1,d--d1等。 女高音的音域一般在c1---c3之间,音域超宽的在f---b3 之间,可以到达四个八度。男高音的音域一般在c---c2之间,超宽的在E---b2之间或更高。通常把小字三组的音俗称为嗨c、嗨d等,能唱到这个音区的歌手,高音能力很强。一般来讲,音域宽广的歌手,演绎宽音域歌曲的能力较强。 3、音量。 又称响度、音强,是指声音的大小。 气息充足,共鸣良好,声带关闭适当,音量就大,传播距离较远;反之音量就小,传播距离较短。 4、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是人对声音产生的一种感觉。 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发出的,由振动频率低的一个基音和多个频率不同的泛音组成,泛音组合的状态决定音色的特点。 音色分为男女高音、中音、低音,高音的具有明亮、响亮、宏亮、高亢、清脆、尖锐、尖厉、纤细、发扁、紧张等特点,中音具有浑厚、淳厚、宽厚、圆润、丰满、坚实、苍劲等特点,低音具有沉闷、沉重、深沉、悲凉、柔和、沙哑、发暗、干涩、融合、发虚等特点。 音色不同,给人的感觉和联想不同,展现的音乐形象也不同。歌手的音色变化越多,其音乐形象就越丰富多彩,演绎歌曲内涵的能力就越强。 5、音质。 音质是指音色的质量。 音质主要体现在音色的质地感、密度感、力度感、弹性感、纯净度、饱满度、穿透力、光彩性等方面。质地感包括金属感、丝绸感和光泽感等。音质较高的声音听起来优美动人。 6、共鸣。 共鸣是不同频率的泛音发生共振的现象,分为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共鸣可以使声音放大,圆润饱满、悦耳动听。 7、气息。 气息是唱歌时的呼吸。 根据发声原理,声音是靠气息带动声带振动发出的。气息充沛,均匀稳定,换气自然,才能使声音扎实稳定,音色优美。 8、发声。 发声技术包括发声方法和发声技巧两个方面。 发声方法有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发声方法,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音区统一、讲究共鸣、气声充沛、富于变化的特点;这种科学的唱法,对世界声乐的影响很大,被欧美各国普遍采用;如席琳迪翁、玛利亚凯利、惠特妮休斯顿等*歌唱家的高音化、力度化和花腔化的先进唱法,就是并发扬光大了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是各民族民间唱法的总称;我国民族唱法具有声音靠前、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神形兼备、载歌载舞、唱表结合、风格突出的特点。 通俗唱法具有由感而发、随口可唱、注重感觉、唱法灵活的特点;虽然不像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那样规范;但有许多歌手融合了美声和民族唱法的优点,形成了比较先进的美、民、通融合唱法。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天才领路者网站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400-850-8622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