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领路者

唱歌练习技巧分享满满干货

发布时间: 2019-11-27 07:38:08

  合理地运用以下各个共鸣腔,能使音量得到扩大,音色得到美化。
  1.胸腔
  喉腔的下面连着由软骨和膜性组织构成的气管;气管下面分为两支。气管、支气管与由胸骨(前面)、胸椎(后面)、12对肋骨(两侧)围成的一个腔体,构成胸腔共鸣器。声带发出的音波有一部分(主要是低频率的音波)可以传至胸腔中,引起共鸣。胸腔共鸣具有结实饱满、浑厚有力的特点。适当地运用胸腔共鸣,能获得较大的音量和雄浑宽广的音色。
  2.鼻腔
  鼻腔是一顶窄底宽、前后径大于左右径的不规则狭长腔隙。
  前起自前鼻孔,由鼻孔与外界相通,后止于后鼻孔并通鼻咽腔,两侧与鼻窦相通。鼻腔被垂直的鼻中隔分成左右两侧,左右对称的两个孔道是鼻呼吸通道。下壁是硬腭,上壁是筛骨、筛状板,外侧壁是鼻甲。整个鼻腔覆盖着一层粘膜,并有丰富的血管构成鼻甲海绵体丛。在外界刺激或心理因素的影响下,海绵体丛可因充血而膨胀,甚至阻塞鼻道。如鼻腔闭塞不通,喉部所发出的声音就会改变,称为“闭塞性鼻音”。

唱歌练习技巧分享满满干货

  零基础学唱歌教程
  正常情况下,从喉腔发出的声音经过鼻腔时,声流在腔内撞击和回旋可产生共鸣戌应,使声音变得集中明亮,富有金属声和穿透力,因而歌唱界称鼻腔共鸣为“发声中的高音喇叭”。由于它离口腔很近,所以在对有声语言的加工中,可以较直接地起到辅助口腔共鸣、美化音色的作用。这里必须指出,除鼻腔外,鼻窦腔、鼻咽腔以及头颅腔也参与了这种共鸣效应。
  3.鼻窦
  鼻腔四周分布着一些大大小小的、藏于某些面颅骨和脑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它们或开口,或有小管与鼻腔相通,因而也叫做鼻窦。鼻窦一般左右成对,共有4对。
  零基础学唱歌教程
  鼻窦面部投影
  依其所在颅骨命名,即鼻腔上方、额骨之下和眶部之上的额窦,鼻前腔、上颌骨体内的上颌窦,鼻后腔、蝶骨体内的蝶窦以及鼻两侧、筛骨内数十个大小不等像蜂窝状的筛窦。这些窦腔与鼻腔共同构成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体。从生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位置的窦腔是不能改变形状,也不会自行产生共振的,它的共鸣现象,实际上只不过是鼻腔共鸣的波及面。因此,吐字发声时,保持鼻腔“空”的感觉,让音波随部分气流通过鼻腔往鼻窦推射上去,非常重要。只有获得通透的鼻腔共鸣,才有可能使声音辐射到枉腔产生共鸣,从而发出更明亮丰满、悦耳动人的音色。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天才领路者网站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400-850-8622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课程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850-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