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针灸培训技术部

淮安我考一个中医针灸师证有什么用途

发布时间: 2020-08-09 16:17:59

淮安我考一个中医针灸师证有什么用途杨老师电话微信同步:一八二四四七七二二五八

针刺龈交穴治疗痔疮

 方法:患者仰卧位,取龈交穴,痔疮患者的上唇系带(龈交穴)多可见一芝麻大小的滤泡。医者左手固定翻开的上唇,常规消毒该穴位,右手持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至白亮,快速轻轻点刺该滤泡(滤泡不明显时点刺龈交穴),使该滤泡(龈交穴 )形成焦痂,若出少许血,可常规消毒。

 肛肠疾病与龈交穴——上唇系带

 多数痔患龈交穴——上唇系带可见一或多个粟粒状大小且色泽不一的滤泡(点状或条形结节)

 治疗方法:

 1、针具挑刺龈交使出血;

 2、剪刺龈交治疗:龈交局部注射消痔灵;剪"痔核结节"配合腰骶部"痔疮反应点"挑刺治疗各型痔疮;剪除系带阳性反应物和痔点挑刺;

 3、割治加阿是穴挑刺:将系带粒状突起物用手术刀做0.3——0.5厘米的半月形切除;无突起物者,如系带颜色变红也可切除。男性优于女性。效果以痔核发作时好,必须有小滤泡、小白疙瘩,否则无效。

 4、火针点刺龈交穴;

 5、微波烧灼;

 6、当归针封闭或配合钳夹治疗:钳夹时间延长,疗效更好,以10——15分钟为宜。水针生理盐水注射。

 龈交穴属督脉,位上唇系带与牙齿移行处,是督脉的止穴,又是督脉与手阳明任脉等的交汇穴。邪阻积聚,气血纵横,筋脉交错,阳明降气不承,滞浊不行而痔成。"病在下者高取之"、"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远端取穴,下病上治,激发经气感传, 调和阴阳气血,助阳温经,通血祛邪。

 近人报道:痔,急性腰扭伤,可以点刺出血,中医上认为经脉所至,主治所及。就是说只要在这条经上的穴位就可以治疗这条经络所循行到的地方的病症。龈交穴就是督脉的后一个穴,督脉是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经长强,从后背正中一直循行到龈交。它的循行是经过直肠的,而痔疮是发生在直肠的病变,所以龈交穴对于痔疮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当你犯痔疮的时候,龈交穴会有明显的反应,即出现一个白色小头。只需将这个白色小头用针挑破或直接挑下来,第二天你就会发现,不再便血。记住做提肛动作每一部、步都很主要。

 龈交穴割治法治肛门病

 "肛门病"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病,肛门病主要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和痔漏。对此病虽早有认识,但在治疗论述不祥。在现阶段治疗中,主要外科手术,用药、挑治、激光、针灸等治疗方法,但效果不甚理想,常不能获得彻底治愈而反复发作,也有的造成某些后遗症。今天龈交穴割治法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疗效,做以初步整理,提出供同道者参考。

 诊断方法:龈交结所在位置一律为上唇系带相当于龈交穴位,小者如针尖,大者长约15厘米呈细长圆锥形状,但多数呈球形如小米粒大,结节多数是粉白色或粉红色,少数呈深红或紫红,少数呈扁平状或菜花状,硬度稍大于周围组织结构致密等.

 治疗方法:龈交穴(在上唇内,上唇系带连接处取穴)。取坐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上唇取穴。在龈交穴处常规消毒后,用右手持止血钢夹注龈交结,然后用剪刀将龈交结切除。如无龈交结,可将上唇系带用小刀切割放血.

 根据《灵枢、终始》说"病在下者高取之"的去穴原则,用龈交穴治疗肛门病,因为龈交穴是经络入脉中督脉上后一个穴位,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行走于脊背正中后终止于上唇系带根部龈交穴。每因寒冷、潮湿、外因刺激,而造成经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致功能失调。督脉为诸阳之海,有总督诸阳的功能。当割治龈交穴位,能调节诸阳元气、使气血周流全身,从而使患部气血得于疏通,改善局部血行及营养作用,龈交结和肛门病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医针灸治疗痔疮

凡是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瘀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都称为"痔"。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以久坐办公的成人多见。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脏腑本虚,兼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或饮食失调,嗜食辛辣肥甘;或长期便秘、泻痢;或劳倦、胎产等均可导致肛肠气血不调,络脉瘀滞,蕴生湿热而成痔疾。

【临床表现】

根据痔核的位置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生于齿线以上者为内痔;生于齿线以下者为外痔;内、外痔兼有者为混合痔。临床以内痔为多。以便血、痔核脱出、疼痛、瘙痒为主症。肛门、直肠检查能进一步确诊,并可排除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1.气滞血瘀 肛内有肿物脱出,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或嵌顿,肛缘水肿,触痛明显,大便带血,舌黯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2.湿热瘀滞 便血鲜红,便时肛内有肿物脱出,可自行还纳,肛门坠胀或灼热疼痛,腹胀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脾虚气陷 便时肛内有肿物脱出,不能自行还纳,便血色淡,肛门下坠,少气懒言,面色少华,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气滞血瘀、湿热瘀滞者行气活血、清热利湿,只针不灸,泻法;脾虚气陷者健脾益气、升阳举陷,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长强 会阳 百会 承山 二白

方义:长强属督脉,会阳属足太阳经,为近部取穴,可疏导肛门瘀滞之气血;百会属督脉,位于巅顶,功擅升举下陷之气,亦是下病上取之意;足太阳经别自尻下别人肛门,取足太阳之承山穴清泻肛肠湿热、消肿止痛、凉血止血;二白为经外奇穴,是古今治疗痔疮的经验效穴(《玉龙歌》中曰:"痔痛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后寻")。

加减:气滞血瘀加白环俞、膈俞疏通肠络、化瘀比痛;湿热瘀滞加三阴交、阴陵泉清热利湿;脾虚气陷加气海、脾俞、足三里补中益气、升阳固脱;肛门肿痛加秩边、飞扬行气止痛;便秘加大肠俞、上巨虚通调腑气;便后出血加孔、膈俞清热止血。

操作:长强沿尾骶骨内壁进针11.5寸,会阳常规会针刺,均要求针感扩散至肛门周围;承山穴向上斜刺,使针感向上传导;百会可用艾条温和灸1O15分钟。

2.其他疗法

⑴ 三棱针:取龈交穴点刺出血。

⑵ 挑治:在胸7至腰骶椎旁开11.5寸范围内寻找痔点(红色丘疹,l个或数个不等),用粗针逐一挑破,并挤出血或粘液。每周次。

⑶ 耳针:取直肠、肛门、神门、皮质下、脾、三焦。每次选35穴,毫针中度刺激。

⑷ 埋线:取一侧关元俞、大肠俞、承山。埋人羊肠线:20301次。

【验案举例】

王某,女,36岁。因产后长期便秘而患痔疮8年,每因劳累或食辛辣即发作,痔核肿胀疼痛,偶有少量出血,肛门刺痒,坐卧不宁。

查:6点、8点处有2枚分别为2cm×3.5cm2cm×3cm大小的痔核,红肿发硬,触之痛甚。诊断为"外痔"。以锋钩针刺长强、腰俞、八髎、承山。2次后疼痛缓解,红肿减轻;6次后肿痛消失。巩固治疗3次,年后随访未见复发(金明月,锋钩针的临床应用。针灸临床杂志1995;11(9):36)。

【文献摘录】

1.《针灸资生经》:痔若未深,尾间骨下近谷道(肛门)灸,一穴七壮,大称其验。

2.《针灸*》:脱肛久痔,二白、百会、精宫、长强……五痔,承山、委中、飞扬、阳辅、复溜、侠溪、气海、会阳、长强。

3.《类经图翼》:痔漏,命门、肾俞、长强(五痔便血效,随年壮灸之)、三阴交(痔血)、承山(久痔)。

【按语】

1.针灸对本病疗效较好,可减轻痔疮疼痛和出血等症状。

2.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可减少痔疮的发生。

3.平时多饮开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作者:中医乌梅

来我这的痔疮病人,不用脱裤子(就是不在肛门局部诊断、治疗),我是采用口腔诊断。

凡在上唇系带龈交穴上有点状结节或滤泡者,标示有痔核,一个滤泡标示一个痔,若有数个大小不等的滤泡,就标示有大小不同的痔,且滤泡之数量与所罹痔核数成正比。 部位:滤泡在上唇系带龈交穴左侧,标示痔核在肛内左侧;滤泡在上唇系带龈交穴右侧,标示痔核在肛内右侧;滤泡在上唇系带龈交穴上面,痔核多靠近截石位12点,若在上唇系带龈交穴下端,痔核多靠近截石位6点。滤泡在上唇系带龈交穴正中线上,多是外痔,滤泡在正中旁,多为内痔;上唇系带龈交穴中线或中线稍上、下皆有滤泡者为混合痔。滤泡在上唇系带中间者多为混合痔。 色泽:滤泡色白而硬,标示痔核生长时间长;色红而软,标示痔核初生或时间短;红多白少,标示肛门括约肌松弛或因痔核引起脱肛,往往脱肛与痔核两种情况同时并存。病程短者滤泡呈红白色鲜嫩样,病程较长者滤泡呈灰暗色混浊样变。

凡在上唇系带上有长条形结节者,标示瘘管。 部位:长条形结节越靠近上唇系带正中线,标示瘘管浅,靠近肛门外周;反之,标示瘘管深;若沿上唇系带上、下排列,标示瘘管在肛门周围。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后把上唇系带的滤泡用手术剪刀剪掉,再用三棱针点刺龈交穴及内承浆穴几下出血5毫升以上,因为出血多症状恢复越快,如果便血严重的加双委中刺血。后在脐部兑位、乾位、坎位 埋线调理脏腑。

医嘱患者:禁食辛辣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做提肛锻炼2次,每次30下。

一般的痔疮患者在治疗后3天内,症状完全缓解。痔核的完全恢复在3个月内。这种方法痛苦小,一般一次治愈,不易复发。

肛裂也有反映点,是在上唇系带的正中颜色呈红或粉红色多为急性肛裂。颜色呈暗灰或白色多为陈旧性肛裂。

龈交穴属督脉,位上唇系带与牙齿移行处,是督脉的止穴,又是督脉与手阳明任脉等的交汇穴。中医有龈交穴治痔疮这种传统治法。对于早期痔疮有一定疗效。一般情况下,割完后配合使用药物治疗。宁神止痉,清热消肿。本穴可通调任督之气,调和阴阳,督脉循行背部,故本穴还可缓解急性腰扭伤。

龈交穴的位置在哪里?正坐仰头,提起上唇,在上唇内,当唇系带与上齿龈的连接处,即为本穴。

 龈交穴经穴疗法【禁灸】

 刺法:从上向下平刺,或向左右透刺0.20.3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提捏进针,针剌时局部胀痛。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日常保健】

 (1)经常按摩龈交穴可加快身体淋巴和血液循环,消除因任脉、督脉不通而引起的身体浮肿型下身肥胖。从而帮助瘦腿。取穴时翻开上唇,龈交穴位于人体的上唇内,唇系带和上齿龈连接处。

 (2)伸出舌头,向上舔舐、刺激龈交穴,每天至少刺激20次,每次30秒。

 用龈交穴治疗痔疮,因为龈交穴是经络入脉中督脉上后一个穴位,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行走于脊背正中后终止于上唇系带根部龈交穴。痔,急性腰扭伤,可以点刺出血,中医上认为经脉所至,主治所及。就是说只要在这条经上的穴位就可以治疗这条经络所循行到的地方的病症。龈交穴就是督脉的后一个穴,督脉是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经长强,从后背正中一直循行到龈交。它的循行是经过直肠的,而痔疮是发生在直肠的病变,所以龈交穴对于痔疮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刺龈交穴治疗痔疮

 方法1:患者仰卧位,取龈交穴,痔疮患者的上唇系带(龈交穴)多可见一芝麻大小的滤泡。医者左手固定翻开的上唇,常规消毒该穴位,右手持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至白亮,快速轻轻点刺该滤泡(滤泡不明显时点刺龈交穴),使该滤泡(龈交穴)形成焦痂,若出少许血,可常规消毒。

 方法2:当你犯痔疮的时候,龈交穴会有明显的反应,即出现一个白色小头。只需将这个白色小头用针挑破或直接挑下来,第二天你就会发现,不再便血。记住做提肛动作每一部、步都很主要。

 方法3:龈交穴割治法治肛门病

 诊断方法:龈交结所在位置一律为上唇系带相当于龈交穴位,小者如针尖,大者长约15厘米呈细长圆锥形状,但多数呈球形如小米粒大,结节多数是粉白色或粉红色,少数呈深红或紫红,少数呈扁平状或菜花状,硬度稍大于周围组织结构致密等.

 治疗方法:龈交穴(在上唇内,上唇系带连接处取穴)。取坐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上唇取穴。在龈交穴处常规消毒后,用右手持止血钢夹注龈交结,然后用剪刀将龈交结切除。如无龈交结,可将上唇系带用小刀切割放血.

龈交穴名解说

 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原作龂交。属督脉。为督脉、阳明之会。

 【名解】穴位于唇内上齿龈与唇系带连接处,又为任、督两脉之会,故名。

 【按摩龈交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作用功效】龈交穴,开窍,明目。

 【古代记述】目痛不明,鼻中息肉不利,鼻头额痈中痛,面赤,心烦痛,颈项急不得回摄,口不可开,骨槽风,痉,烦满,寒热,口僻,癫狂,齿间出血。

 【近人报道】痔,急性腰扭伤。

 【临床应用】龈交穴,现代常用于治疗牙龈肿痛、齿痛、口舌糜烂、鼻渊、鼻息肉、癫痫等。

龈交配合穴位治疗

 1.配上关、大迎、翳风,可行气通经,适用于口噤不开。

 2.配承浆,有养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口臭难近。

 龈交穴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齿间出血者,有伤酸,齿床落痛,口不可开引鼻中。"

 2、《铜人针灸经》:"心烦痛,颈项急不得回顾,小儿面疮,癣久不除,鼻塞不利。"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

民间绝技针刺疗法:附针刺治痔疮和四千元换来根治牛皮癣秘方故事

作者:山顶风光

转自天涯:黄财神诸财神之首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十人九痔,五口之家必有一腰痛,这些经常挂嘴边的谚语,足以说明痔疮和腰痛的普遍性和高发率,说起痔疮,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这两种病,虽然不是说明大病,但很难缠,往往伴随患者一生,可是有一个穴位,能够同时治疗这两种病,这个穴位就是在任督二脉的交汇点--龈交穴。

龈交穴在人上唇内与牙龈的系带上,如果这个穴位上有一个像小米粒般大小的小白点,则预示我们,可能我们身体有两种病同时存在,一个是痔疮,一个是腰痛。

国内有很多资料对这种望诊有过详细的报道,通过望唇诊断痔疮的诊断率为百分之87,其实检查方法很简单,用左手或右手拇食二指翻起患者上唇,注意唇内正中于牙龈交界处的唇系带,有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小滤泡及小白点的,此人就极有可能患有痔疮或腰痛。

为什么说这么高发的痔疮和腰痛,能通过一个小点就可以准确判断呢,其实唇系带白点诊断痔疮的道理并不复杂,只要熟悉经络运行,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因为痔疮生于肛门内外,于任督二脉有密切关系,督脉起于长强穴,终于唇带龈交之处;任脉起于会阴(回阴为任督交汇之处),以上至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间,终于上下唇之承浆,所以肛门有痔疮这,自然可以反映到唇系带上。

在过去,很多人只是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痔疮,并没有从中引申出治疗的方法,只是按照常规的外科枯痔疗法或常规的肛肠手术治疗,患者要忍受极大的疼痛,非常痛苦。

早年在京郊访道时,在民间遇到一位远近闻名治疗痔疮的高手,我曾亲眼看到他为患者治疗痔疮,效果确实神奇,他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捏起上唇,用三棱针刺破龈交穴上的小白点,少则一到两次,多则三五七次不等,大部分患者有严重痔疮的患者经他治疗后都有很大程度的缓解,有的人痔疮治愈后,常年不愈的腰痛也随之康复了,此人在当地享有很大的名气,每日门前车水马龙,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我当时向这位高手请教时,费了很大力气,同他交换了一些治疗颈椎病的绝招,他才将这个方法告诉了我,学会后,我和他开玩笑,这个1+1大于2啊,咱们都学到一招了,皆大欢喜啊~其实说破了,这个方法一点都不神秘,就是道家医学里诊即为治的原则,不过这也是我多年后才悟到的,正常人龈交穴这个位置是没有小白点的,有小白点则表明体内相应的部位有淤阻,淤则不通,刺破这个小白点,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用针刺破小白点,挤出小白点里的黏液,刺破后使其恢复常态,很多病人也就相应而愈了。

在临床上,我也屡次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痔疮和腰痛,可以说是屡收捷效,不过在使用当中,也可以对此方法作一些变通,自己在家,没有三棱针的时候,可以用经过酒精消毒后竹牙签将小白点刺破,效果和三棱针事一样的。

不管是刚患上痔疮和腰痛的新患者,还是常年不愈的痔疮腰痛的患者,这个方法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实后来把这种方法重点放在了腰痛上,经年不愈的慢性腰病,比如腰椎盘突出、腰肌劳损等,也可以寻找龈交穴,发现有小白泡了,除了常规的用委中穴、肾腧穴治疗以外,也可以用针刺破的方法,治疗起来如虎添翼,效果非常明显。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患者把我当做专治腰病的专家,让我哭笑不得,其实只要大家学会了这个小方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家庭医生,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这才是上工之道。

中医知识痔疮是一种很难缠的慢性病,发作起来患者很痛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避免患痔疮的好方法,中医将造成痔疮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容易使体内生湿积热,湿热下注到肛门,使肛门充血灼痛,引发痔疮。

2劳累过度: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淤血流注肛门而生痔疮。

3便秘:久忍大便,大肠积热,也是痔疮发病的一个原因。

痔疮患者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可见一种痔点,似丘疹样,稍突起,灰白或暗红色,压之不退。有时点上还生长一根毛。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点。找到痔点后,可用粗针挑破痔点,挑出白色纤维样丝状物数十条,但很少出血。挑治法对内痔效果更好

痔疮有三种分型,气滞血瘀,湿热瘀滞,脾虚气陷。 主穴是长强,会阳,百会,承山,二白(此为经验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四寸,大约13公分处,中间的肌腱两边) 配穴我就不多说了,和楼上说的有点不一样,如果你高兴的话就把你的症状也发上来,我再补充回答。 你说的龈交穴,可以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 挑治的话就是楼上说的胸七至腰骶的那些痔点。 你也可以试试耳针,不过比较痛,也可以用王不留行籽点穴按压,可取直肠,肛门,神门,皮质下,脾,三焦,每次选3-5穴,毫针中度刺激或贴籽按压。 另外还有个埋线的方法,取一侧的关元俞,大肠俞,承山,埋入羊肠线,20-30天一次。

龈交穴注射治血栓外痔

□ 徐定南 江苏省常州市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血栓外痔是临床多发病,中医学认为血栓外痔,多因平素嗜食辛辣肥甘油腻之品,排便努责或剧烈运动致大肠气血运行紊乱,气滞血瘀郁结而成。血栓外痔大多突然起病,患者开始时感觉肛门不适、疼痛,随后肛门口长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呈褐色或暗紫色,有的可明显地看到里面的血栓,摸起来较硬,有的还可以稍活动,疼痛轻重不一,有的感到剧痛,坐卧不宁,有的则仅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活动不便感。

 治疗血栓外痔,目前常以手术切除和剥离为主,患者痛苦较大。采用对位于人体督脉上的龈交穴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简便廉验,不妨一试。

 施治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头稍后仰。术者左手持消毒纱布,掀起患者上唇,充分暴露上唇系带。以75%酒精或碘伏常规消毒,右手持注射器,对龈交穴上方上唇系带两侧注射5%盐酸利多卡因,每侧各1.5毫升即可。据临床观察,一部分血栓外痔患者,在龈交穴上唇系带周围会出现脂肪小结节等反应点,应以消毒剪刀剪除或注射针尖挑除。穴位注射治疗,每3日一次。一般封闭注射后次日即可显著见效,症状缓解。封闭行12次即可。封闭术后可配合口服活血化瘀之品血塞通片或复方丹参片,局部温盐水坐浴,则疗效更好。

 中医辨证

 督脉主干起于下极之俞,即肛门部位的长强穴,沿后正中线、头正中线及颜面正中线循行,终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移行处之龈交穴。根据经络学说"经络所通,主治所及",采用龈交穴位注射治疗血栓外痔,符合"下病上治",循经取穴、远端取穴的治疗原则。通过穴位注射的远端刺激作用,协调人体阴阳,调节脏腑,疏通经络,则营卫气血运行通畅,血栓外痔得以康复。

 此法简单易行,治疗费用低廉,起效迅速,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

很多朋友对龈交穴割治痔疮这个方法都有了解,我们公众号以前也写过文章对这个方法做过详细阐述:《龈交穴治痔疮到底有没有用?》,今天再分享一个病例,希望能让您更了解这个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

患者,男,68岁,患痔疮12年,经多方治疗收效甚微,遂入院诊治。

查:肛门外9点处有一椭圆形呈暗紫色痔核,触诊软中有硬,属静脉曲张型外痔。

令患者坐于靠椅上,头微后仰靠稳,助手立于患者左侧,以右手食指在上,拇指在下,轻捏患者上唇沟,提起向上,向后暴露上唇系带,以碘酒、酒精在系带处作局部消毒,以止血钳夹住上唇系带中部有小米粒状突起处,用手术刀迅速做0.3-0.5厘米之半月形切除,随即以消毒棉球压于唇下止血,手术即告完毕,用地龙液浸纱布条贴敷痔核(如外痔贴外,内痔塞进肛门内),治疗全部结束。

3个月后复诊,痔核萎缩,随访2年未复发。

龈交穴割治手术简便,病人容易接受,加之地龙液外敷,确实为肛肠一独特之技。

这里提一下,所谓地龙,就是蚯蚓,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各中药店有售。

龈交穴位治疗痔疮方法一、火针点刺

你需要采取仰卧位的方式来躺好,如果痔疮,那么,在上唇系带位置一般会看到一颗像芝麻大小的滤泡出现,所以,这个时候医生要用自己的左手固定并且翻开上唇,对这个穴位做常规消毒,然后右手拿好火针放在酒精灯上面来将针尖烧到白亮白亮的,烧好以后快速点刺这个泡,让这个泡呈现出焦痂的状态,要是出血了,就必须要消毒避免感染问题出现,这种方法一般来讲隔操作一次或者三天操作一次比较好,治疗三次就能够帮你解决痔疮问题。

龈交穴位治疗痔疮方法二、水银针注射

采取仰卧位先躺好,然后按照上面说的方法做消毒处理,在消毒以后,用那种五号针头的针筒来快速刺激穴位的黏膜,注射0.9%左右的生理盐水,量一般控制在2cc即可,在注射以后,要用棉球压迫龈交穴两分钟,每周治疗一次即可,六次为一个疗程。

以上就是龈交穴位治疗痔疮的相关内容,其实,这两种办法都能够帮助你解决痔疮问题,因此,如果你有痔疮但是觉得动手术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不妨找自己所在地的中医通过上面的两种方式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刺激穴位解决痔疮问题效果。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湖南中医针灸培训技术部网站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400-850-8622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课程2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850-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