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老师

提高说话技巧情商的书-提高自己的情商和口才的书籍

发布时间: 2025-01-15

1、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处的临界点

我以前认为,独处是当代人的一项必备技能。

独处多爽,各大视频平台上,各种独居vlog的视频大火,下班后,一人一餐一猫,仿佛就可以这么轻松惬意过一生。

直到我在《沟通的艺术》读到一句话,想法开始有了松动,书上是这么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处的临界点,一旦超过这个临界点,愉快就变成了痛苦"。

深以为然。尤其是疫-情下,动不动就隔离。2022年4月的这次上海-疫情中,我曾采访过一位来自东北在上海工作的95后姑娘,当时她的生活物资不足,连青菜都只剩*后一点了,她甚至将青菜根切掉后放入冷冻柜。

她说:那几天心情十分焦虑,物资不足,再加上住在小小的空间里,无人说话,感觉整个人动荡不安。

后来,物资慢慢充足起来,邻里之间的交流增加,她才感觉好起来。隔离中,她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那天一大早,虽然没抢到菜,但群里邻居的祝福声把她温暖住了。一位开饭店的老板还特意给她做了一份蛋糕,令她很感动。

只有到了极端情况,才明白,跟人说说话,乃是人生一大幸事。

沟通,不仅会减少我们的孤独感,根据研究,沟通还有助于身体健康,那些与家人、朋友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联结者,寿命要比社会孤立者平均长3.7年。

沟通如此不可或缺,但沟通本身就是一门技术。会好好说话的人,无论走在哪里,都让人如沐春风,做事也事半功倍。而不懂得好好说话的人,一开口即便是好心好意,也会让人敬而远之。

今天推荐一本《沟通的艺术》,畅销40年,再版15次,关于沟通的书无数,但如果一定要读一本,读这本就够了,堪称是沟通界的圣经。从理论到技巧,无所不包含,从人际关系的本质到自我概念,从情绪到倾听,从亲密关系到育儿,全部都涵盖了。

虽然这是一本像砖头一样又大又厚的教材类书籍,但读起来轻松,知识点也写得简单易懂,不少知识点还配上了相关的电影推荐,喜欢看电影的朋友可以通过这些电影更加好地理解知识点。

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沟通的字典类书籍,放在书柜上,某天跟老公吵架了,孩子闹脾气了,都可以把书拿出来翻一翻,在书上找找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答案。

书上的知识实在太多,这篇文章写三个我印象深刻的点。

2、沟通前,先认清自己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跟一个人无法沟通,明明说的都是中文,但就是鸡同鸭讲,差点就认为对方是不是听力有问题,或者说脑子有问题。放心,当我们这么想时,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这是因为背后的两个人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同样半杯水,A说"太好了,这里有半杯水,我们可以一起喝",B说"太糟糕了,怎么只有半杯水,不够我们两个人喝",于是吵了起来。

事实就是事实,导致沟通出问题的,是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和认知。这个主观感受跟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有关,自我概念是一个人从婴儿时期至今,经历的一切所塑造而成。

以我为例,我跟我先生总是在金钱问题上吵架,吵了好几年,没有任何改变。后来我发现,我们两人的金钱观天差地别,他的金钱观是"身上有多少现金不重要,哪怕没有,但我对自己的赚钱能力有*的信心",我的金钱观是"必须要有储备金,而且是一大笔,一定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安稳生活的*"。

截然不同的金钱观背后,是我们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当我们在金钱问题上吵架时,就是我们的金钱观在剧烈地碰撞。

自我概念中,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育儿观、事业观等等。如此想来,夫妻之间吵架简直太正常了,磨合则是两个人的不同观念碰撞、妥协的结果。

夫妻之间,尚且有时间需要磨合。不谈私人感情的工作场合呢?

真正厉害的人,会自我觉知,通过反思和内观,悟透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带着怎么样的偏见和执念。然后恰如其分地收起自己的某些偏见,用一种客观、专业的方式做事,达成工作上的目的。当然,过程中可以展现个人的优势特质,比如说,坚持,肯吃苦,善良,这些都能加分。

3、沟通中,有效表达情绪

有太多人吃了"不会表达情绪"的亏。我就见过很多妻子,明明扛起了里里外外所有的家务活,转头又把所有情绪发泄给丈夫,把丈夫心里仅有的那点愧疚心和感恩心都骂没了。

人都是有对抗情绪的,小孩子如此,别说成年人了,"你越是说我,我越是不干,我就是要气死你"。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丈夫懒——妻子骂——丈夫更懒——妻子更骂。

不光是婚姻,人活得的地方,就有情绪,不会表达情绪的人,往往是吃亏者。高情商的人,他们只是花了一些心思和技巧在说话这件事上,更高效地达成了目的。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中讲到,先辨认自己的情绪。不同的人对情绪的辨认度完全不同,感知度低的人对情绪的认知只有寥寥几种,比如:幸福、悲伤、愤怒。而情绪其实分很多种,书中列出了以下这些。

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清晰的确认之后,下一步是与别人共享情绪。共享情绪和发泄情绪不是一回事,比如老公不肯洗碗,发泄情绪的人会说"你没手没脚吗?吃完饭从来不知道洗碗",这是一种对愤怒的宣泄。而共享情绪的人会说:"老公,每次都是我洗碗,我感觉很累,心里很委屈。"

合理地表达自己当下的感受,让对方能听明白你的感受,而不是接受一顿突如其来的指责。

除了共享情绪,我们还要选择合理表达情绪的时间,火冒三丈的那一刻,不是*佳的开口时机,说出口的都是气话,伤了感情,也打不成目的。真正的做法是等双方都情绪稳定时,坐下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合理分配一下家务活。

*后,人还得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就如前面说到的自我概念,很多时候,不是这件事让我们如此愤怒,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让我们如此愤怒。试着去找到自己身上的那颗情绪按钮,你可以告诉身边人,这一条是我的底线,不要轻易触碰,当陌生人不小心按到了这颗按钮,我们也要学会自控,告诉自己"没事的,只是不相关的人不小心按到了它,我能处理好我的情绪"。

4、倾听比说话本身更加重要

关于倾听,《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去看病,跟医生说"头盖骨就好像有蛇在钻动",医生快速判断这是衰老的迹象,因为老人年纪大了,容易胡思乱想。但事实上,这位老人患了脑瘤,并*终夺走了她的生命。

在这件事中,这位医生按部就班地给老人看病,没有用心去听老人的感受。而这位老人的孩子们,轻易地认为医生的就是权威判断,没有多加询问和深究,就这么错过了治疗的机会。

听和倾听,完全不是一回事。关于那些重要的内容,必须有意识地、审慎地倾听。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急于开口说话,阐述自己的观点,为自己辩解或争论,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听一听别人说的那些话。

无法好好倾听的背后,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事情放在*位置,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别人的身上,判定对方说得没那么重要,不足以引起重视。

并且,人在认真倾听时,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情况,这跟人在运动时的反应一样,可见倾听本身是一件十分花费时间和力气的事情。

看完这本书后,我告诉自己,日后一定好好珍惜那个愿意安静倾听自己说话,不急着插嘴的人,一定是很在乎我的人,才忍得了我那么长时间的喋喋不休。其次是减少自己说话的次数,多听听别人说的话,自己定能从别人的话语中获得更多信息,这些信息或许会成为另一种意外之喜。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多,一篇文章能呈现的不过是书本内容的百分之一。想学习沟通技巧的朋友们,强烈建议亲自读一读这本书,会对沟通二字有一个颠覆性的认知。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杨阳老师网站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400-850-8622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课程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850-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