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老师

如何区分自闭症和感统失调-带你解开自闭症与感统失调的n个误解

发布时间: 2025-02-21


"看见网上有人发帖,说生活工作压力太大,每天无精打采,对生活失去希望,不想和周围的人交流,感觉自己快得自闭症了。"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以为不喜欢见人、不想和人交流就是自闭症。那些动不动就说自己自闭了的人,真的知道什么是自闭症吗?


自闭症(在医学上叫「孤独症」),真的不是简单的「不想说话」或「内向」,而是确确实实的神经系统疾患。

他们是天生的脑损伤,其中很多人,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刻板重复动作。

也就是低能、只能说简单的话甚至不会说话、有社交障碍、行动异常。

近年来,感统失调的问题也正逐渐成为影响孩子们身心发展的一大障碍。


家长们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些行为上有着与平常孩子不同的表现,比如说孩子脾气喜怒无常,肢体协调不灵活,行动迟缓且笨拙,注意力不集中,不爱与人交流等等。


由于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们会把感统失调与自闭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患有自闭症。

后台就有一些家长咨询:


"孩子三岁了,还不会说话,是自闭症吗?"

"我的孩子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是自闭症吗?"

"我家宝宝注意力不集中,和人对视不超过三秒,是感统失调还是自闭症?"

"孩子总是自己玩自己的,对大人说话爱理不理,如何区分是感统失调还是自闭症?"

......


自闭症还是感统失调?


因为在症状上有太多相似,导致很多家长并不能把两者分清。那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通过相似的问题表现来判断孩子的具体情况呢?

我们先看一下感统失调和自闭症两者的区别和具体表现:

感统失调:

感统是我们机体将各种感觉通路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输入到大脑,再由大脑对输入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输出让身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的一个能力。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常见表现

①前庭功能失衡

表现为自控能力差,好动不安,上课或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不能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下课时到处乱跑,有攻击行为,平衡能力差,走路爱摔跤。

②本体感失调

动作不协调、方向感差,反应迟缓、手脚笨拙,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计划性、条理性、自理能力差,事事爱依赖家长。

③触觉防御过度

不喜欢被别人触摸,这些孩子小的时候不喜欢剃头、剪指甲,脾气暴躁、任性,吃手咬指甲、害怕陌生环境,不合群、胆小、退缩、交往不良。

④视知觉障碍

喜欢看电视但却无法流利阅读,经常丢字漏字、写字慢不工整、笔画颠倒、抄错题、写错数、计算经常出错。

⑤听知觉障碍

语言表达差,不能完整叙述一件事情,词汇贫乏,组词、造句、作文困难等。

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广泛性发展障碍疾病,作为一种谱系障碍,每个自闭症的人都会有所差异,没有办法用特定的指标或者标签明确定义。但自闭症谱系障碍,在儿童时期往往会有比较明确的特征:


①社交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意愿低下,自闭症的人在儿童时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缺乏:如缺乏眼神交流、不喜欢和同龄孩子玩、叫名字没有回应 等;


②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接受性语言(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性语言(使用语言沟通的能力)的发展落后:如"鹦鹉学舌",言语能力发展落后于同龄人等;


③感觉统合障碍,主要表现为感知觉异常,通常伴随自我刺激行为,对环境信息(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反应异常:如有的自闭症会伴随有感统失调如触觉低敏、听觉高敏等情况。


④重复刻板行为,主要表现为兴趣狭隘,行为及生活模式固化等:如不会正确的玩玩具,沉迷于一些重复刻板的行为,不能接受改变等。


⑤活动转换困难,主要表现为对于既定活动的改变难以适应,行为自主控制能力欠缺等。

事实上,很多感统失调的症状和自闭症是高度相关和重叠的。

自闭症是个拼图似的存在,而且这些拼图还是以很复杂的方式相互叠加的,有智商的问题,有感统的问题,有听觉触觉的的问题,可能还有饮食过敏的影响,也有环境和养育方式的问题。

当然核心问题是神经体统发育异常导致的交流障碍,不严谨的说就是不能正确理解外界对他们的信息输入,也没有办法以正确方式向外界输出他们想输出的信息。

下面我整理了一些孤独症的常见「误区」


如果不了解这个群体,希望你可以再花一点时间简单看看。


 1.自闭症是是什么?家庭教育不当会引发自闭症吗?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不只是孤独、不合群。它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或心理问题,而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孤独症的孩子一般 18 个月 ~ 3 岁就会确诊。表现为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刻板重复动作,这都是因为他们天生的脑损伤,不会后天产生,发病原因和家庭教育无关。


目前看来,遗传因素的影响趋于明确,但孤独症的成因和发病因素还没能*终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孤独症不会传染。


2.孤独症的发病率高吗?


根据《*孤独症(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推算,目前*的孤独症患者可能超过 1000 万,0 ~14 岁患者或超 200 万,并以每年近 20 万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 113 个儿童中,可能就有 1 个孤独症。

部分地区根据 2010 年的报道,广东孤独症患病率为 0.67%,深圳地区高达 1.32%。我国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男童比例高于女童。


3.孤独症儿童都是「星星的孩子」,是天才吗?

不一定。


对于这种看法,我只想说:请不要美化这个病,不要再说是「星星的孩子」了。


在现实中,绝大部分孤独症孩子智力都不高,甚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他们中仅有 10% 不到的孩子可能有一些突出的能力,比如画画、比如算数。但这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有独特的注意力,在这上面花的时间更多。所以,我们不能认定他们都是「天才」。


4.孤独症可以治愈吗?

目前来说,还没有治愈案例。而且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只能早发现,早干预。治疗年龄越小,改善的程度越好。


5.自闭症和感统失调有什么关系?


自闭症可能伴随感统失调,也可能不伴随。感统失调的孩子既可以是自闭症,也可以不是。

总之,自闭症和感觉统合不存在一对一的必然关系。


6.那么,自闭症儿童还要不要做感觉统合训练?

运动与其他能力并行发展:

儿童早期(3岁以前)的思维来源于运动,运动当然是必须的。

就好像语文数学再好,也不能不上体育课。

但是,期望通过上体育课来提高语文数学成绩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运动要和其他能力并行发展。

只做感统,不做其他干预,*后只能练得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孩子。

目前有很多机构利用自闭症患儿家长急切的心情,对外宣称可治愈自闭症。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自闭症至今无解,不知道原因,不能医治,只能进行康复训练。所有能"治好"自闭症的都是无稽之谈,自闭症不能被治愈!只能改善。

*后想说自闭症不是任何人的错。不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好,不是母亲在孕期做了什么,也不是因为孩子出生后经历了什么。建议家长不要纠结原因,而是关注、帮助你爱的人面对他们的困难。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懂老师网站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400-850-8622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课程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850-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