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贯彻执行*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等,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服务型卫生专业人才。(报读我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学生自愿且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可选读本专业相应技能方向、国际班和对口升学班就读,培养目标根据技能方向或升学要求作相应调整)
就业面向:毕业后主要面向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养老机构等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养老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学生毕业时也可选择对口升学到高职或本科继续深造。
核心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药物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救护理技术、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健康评估、护士礼仪与人际沟通等。
人才需求预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发展阶段标志着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方向。护理服务模式也将从传统的医疗救治逐步转向护理服务途径多样化,服务范围扩大化,包括保健、康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的全面照护,护理服务范围的扩大。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社区护理工作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康复护理、流行病学调研、传染病监控、卫生宣教等工作,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我省护士编配医、护比例和床位数与护士比例明显少于卫生行政*规定的标准,不能适应整体护理需求,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
学校坚持面向市场需求办学,以护理专业为中心,围绕卫生健康职业人才培养开展育人工作,办学过程透明,着力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和育人的整体性,旨在把学校发展成促进师生健康和幸福的大家庭。为探讨护理专业中职学生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联合省内龙头院校开展了长达10年的护理人才中、高、本贯通培养的探讨和研究,按本科教学标准要求培养中职起点学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充分发挥机制的优势和活力,整合湖南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上办特色、创品牌;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备职业潜能的专门人才,有效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需求
开展教学研究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职业技术专门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我校教务处组织制定教学研究计划,各教研组积极参加并组织实施。
1、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总结,建好台账,以备评估检查。教研活动要保证时间,每位教师参加活动每周不得少于1课时。教研活动内容主要是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法;交流教学经验;分析研究学生状况与教学质量;开展业务学习,要认真组织听课、观摩、教改等活动。
2、教务处各教研组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等。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归纳,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3、学校各级教学组织应积极关注和研究中等教育发展的动向,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任课教师应重视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训,坚持以课程教学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融于日常的教学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时引入*新科技和教改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佳教学效果。
倡行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原则, 制订和建立了一整套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关爱贫(特)困学生的制度和激励资助体系,通过"谈、奖、减、免、助、贷、捐、缓" 等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同时,还为贫困学生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在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毕业生就业信息联络站和就业基地, 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连续被评为湖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