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职业认证培训网

*认证疑成“圈钱”工具

发布时间: 2009-04-22 13:58:06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即将向社会发布的第十批10个新职业名单。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发布制度以来,该部已发布了九批共96种新职业。 
  随着新职业的不断涌现及劳动者上岗“学业证书+证书”并重制度的逐步推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证书培训和考取的队伍。 

但在“考证热”的背后,由于利益驱动、多方博弈,目前一些认证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黑洞”,乱象频出。

      “证出多门”令公众无所适从 

      在南京一家私企当文秘的钱某,最近琢磨着想换工作,她打算先报考一个物流师证书。可是到报考地点一咨询,不仅有*的,还有英国、美国等*的;不仅有物流师,还有物流职业经理人、物流管理经理等认证。五花八门的证书种类让钱晶大呼“不知报哪个好”。 

      据了解,由于发证机构不同,我国存在的物流职业证书不下十几种。目前流行的认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物流师证书,*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物流师证书,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颁发的国际物流师证书等。此外,还有英国皇家物流 职业认证等所谓“国际认证”及地方性认证。不同培训项目的收费也有很大差别。 

      事实上,“证书过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今年召开的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王宁生递交的议案即认为,造成“证书太滥”的原因是目前我国培训认证的管理*众多,大致有人事*、劳动*和行业协会三类。 
      “各*、机构推出的认证种类繁多,认证交叉重复,使得证书的权威性难以判断。”以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认证为例,就有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协会、商业机构等组织的十余类数十种,考试费用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证书背后的收费链条 

      为何众多**、行业协会都如此热衷于认证?“所有证书的背后都牵扯着一个多环节的收费链!” 
      按专家估算,当前我国每年考评各类证书的经济总额超过3000亿元。例如外语考试,*在校*生1600万,加上社会人员,估计报考人数不低于3000万,以每人购买学习资料等各项费用1000元计,整个费用不低于300亿元。*计算机考评培训人数2004年高达3000万人,各项费用也有几亿元。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笔者,现在许多行业协会办认证和培训,就是为了赚钱。“新设一项认证,就意味着产生教材、培训、考试、证书等一系列的需求,经济回报非常丰厚。” 

      据了解,一些*或协会甚至规定,要考取某项证书,如不购买他们的教材,不接受他们的培训,就没资格参加考试。而如果购买了教材,接受了培训,就很容易通过考试。 

       此外,为了收取报名费、资料费和培训费,一些获得代理培训资格的机构还随意降低考生报考条件。 

       某些部属事业单位靠培训发证生存  

       2005年,因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机关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培训和考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满,北京市旅游人才服务中心导游张某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于下属*监管不力”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告上法庭,一审二审均败诉。  
      当时培训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写得特别好,说它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属*专门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心理咨询师首批试点培训鉴定机构。很多人就是冲着这点官方背景,才报名的。 但是当真正开始上课学习时才发现,师资与承诺师资并不完全相符。“有的专家各地赶场实在太累了,事先定好了要来给我们上课都上不了,只好临时让别的老师替课。替他上课的老师告诉我们,他事先连教材都没看过。”  

      大家最不满意的是,考试方案一直在变,一会儿是这个,一会儿又变成那个了,特别随意。在*进行考试的时候,在考试时间和考核方式上与学校原先讲过的完全不一样,往往全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通过考试。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挂着**牌子的学校运作得如此不规范?为什么应体现社会公益性的职业技能鉴定还收取如此高昂的考试费用

      “心理咨询领域社会需求很大,有利可图,所以好多系统都想做。”*科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新告诉笔者,“这种现象在其他领域也普遍存在。很多机构办培训班时打着各部委的旗号,而这些机构本身就是部委外围的组织,比如下属事业单位。这些机构与部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社会团体性质的行业协会背后,也往往有着官方的影子。” 

       据调查,在很多认证的运作中,**或相关机构通常负责制定认证的相关政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拟定、证书的开发和职业培训的开展等具体实施工作,往往由*的直属单位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这些直属事业单位又各自办了许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入市场,开展所谓的“定点培训”。  

      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带有“官方”背景的二级事业单位,依靠发证机关的行政权力,靠培训发证生存,不管培训质量好坏都“旱涝保收”,形成垄断,已对公共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广州职业认证培训网网站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400-850-8622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课程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850-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