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2如何学好语文泉州语文补习华南泉州语文辅导班
面议发布时间: 2019-10-26 19:31:0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一度风靡各科课堂,很多的评课标准中也将小组合作作为必备的要求。但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看到许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语文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1.异质就近组合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也便于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竞赛,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2.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确立的学习任务难度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学习目标,营造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提升小组合作学习
1 明确任务,分清职责
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不同的人应该承担不同的任务。分清职责是指小组中每个成员一定要明确各自的任务,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都要明确。每种任务的要求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要选好、选准小组长,这一点至关重要。小组长要有良好的智力水平、要发言积极、操作能力强、表现欲望强。在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地安排,在交流过程中要进行灵活协调,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还要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师生汇报。有明确分工的小组合作才会正常合理操作。
2 充分信任,充分交流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合作学习正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首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与合作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只有学生对文本有充分的理解,才会有思维的火花。当学生有了交流的欲望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的表达、交流、协商、互助。只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中得到了展现,合作学习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
3 立足实践,用而得当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并不是万能模式,不管是哪一环节都可以用。教师要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比如说识字教学中,在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对于一般的字都能够自学掌握,这就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的中心,或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独立理解会片面,这时就需要小组间合作完成。学生会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提高认识,正确运用合作
1.弄清合作目的,把握好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为合作而合作,应为需要而合作。语文课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中讨论,这是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探究性,或是学习目标需要团队共同活动完成。例如,在课堂中,一些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领悟不同角色的性格,如分角色表演、分角色朗读、情境再现、演课本剧等,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2.有效组织分组学习
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的特点来分组,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际间竞争的公平性。另外,合作成员需明确分工,让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干,都干“正事”,防止有的学生心不在焉,甚至一言不发。例如,小组长的任务是召集组员,小结讨论情况;书记员的任务是记录小组内的不同意见,寻找症结,把讨论一层一层引向深入……这样,课堂中实施的讨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为合作提供充裕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阅读,沉下心来思考,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和理解;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讨论交流时间,不能刚刚进入到合作的情境,就匆匆收场。例如,在《散步》一文深入研讨环节,有个教师这样安排:
师:我觉得文中“我们在田野中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句是告诉我们谁在散步,那么,冒号后的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了。同学们想一想,我的理解对吗?你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桌研究,还可以找其他的伙伴研究。(教师巡视,8分钟后,绝大部分学生已有了答案,准备交流)此案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任务和探究的空间,花8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共同研讨。学生在深入探究中,在思考过程中凭自己的经验,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在研讨中理解了作者匠心安排的“散步”。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天才领路者网站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400-850-8622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