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完美动力教育动漫绘画培训
面议发布时间: 2009-04-14 00:00:00
创新创造业绩 奉献体现价值
——记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公司青年技师田吉军
当工人也可大有作为,即便是普通工人,在平凡、枯燥的岗位上,只要勤于思考,不懈努力,同样会干出一番事业。江淮动力工艺装备厂高级技师——田吉军参加工作17年来,立足岗位,认真学习、踏实工作、不断创新,由一名普通青年工人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识型工人的楷模,为公司广大青年员工乃至*的工人树立了一个可亲可敬、可效可学的榜样。——题记
技术探索 永无止境
“我只是干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证明普通工人也同样能为企业创造可观的效益。”这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青年技工田吉军,面对笔者采访的*句话。
1991年,田吉军从盐城市区一所技工学校毕业后,来到江淮动力工艺装备厂成为一名钳工。在这个普通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7年。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获得“盐城市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机械工业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 *技术能手”等多项殊荣。1998年春天,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田吉军还受到了*领导人的接见。“科学家是人才,高技能技术工人也是人才”,当年,国务院总理李鹏说的这句话至今仍时刻激励着他不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因为表现突出,成绩卓著,2006年底,他被公司破格提拔为副厂长。
“干我们这一行,关键是要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和利用时刻充满新鲜感,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的确如此,田吉军是这样说的,在日常工作中更是这样做的。虽只是一名技校毕业生的他,多年来,坚守自己的岗位,通过刻苦钻研,勤思好学,现在他的业务技术水平不仅在全公司堪称一流,而且是业内公认的掌握多项技术绝活的高级技师。自参加工作以来,田吉军先后多次被委以重大项目负责人,共攻克三十多项技术难关,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为公司技术革新、增产节支作出了突出贡献,堪称青年员工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工艺装备厂是江淮动力旗下专业生产专用组合机床的单位,通过多年的潜心钻研,探索实践,田吉军不仅掌握了组合机床先进的制造工艺,还先后为公司成功研制了近百台专用组合机床。介于他研制的专机数量多、精度高,在公司内外享爱“专机能手”的赞誉。
凸轮轴早磨故障是国内众多柴油机生产企业颇为头疼的问题。田吉军通过认真分析、缜密思考后,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在机体挺柱孔与凸轮轴孔的垂直度上。以往生产柴油机机体顶杆脚孔专机时,均采取先按图纸生产、后装配的方式,田吉军觉得此方式不可取,因为从以前机床使用的情况来看精度并不高。在反复推敲、研究图纸的基础上,田吉军大胆创新,制定出了一套新的工艺方案。在加工过程中,采取了留余量供装配时调整的工艺。机床装配结束后,一次试车成功,精度较前提高了七倍,彻底根治了柴油机凸轮轴早磨这一老大难的问题,机体产品质量和柴油机整机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仅此一项技术革新,每年便为企业节约费用近三十万元。
1993年,工艺装备厂新上多缸机项目,由于设计上的疏忽,油道孔与工艺销孔相通,按图加工装配后油道孔堵塞,造成机体大批报废。此问题如得不到迅速解决,不仅会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还会丢掉巨额的市场订单,将公司刚开发成功的市场拱手让人。生产告急,销售告急,解决此问题迫在眉捷。田吉军闻讯后,在经过一番现场勘察后,他果断提出改变工艺销孔位置的建议,得到设计*的认可。该建议被采纳应用后,油道孔堵塞的质量问题迎刃而解,不仅为公司避免了因机体报废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保住了宝贵的市场订单。2003年,公司多缸机事业部生产的2110型柴油机,由于机体一直是外部采购,容易受配套厂家的牵制,公司决定新增一条多缸机2110机体线,田吉军承担了缸套孔粗、精镗床制造的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图纸设计不尽合理的情况下,他采用液压滑台定位取代数控滑台,不仅为公司节约费用20万元,还为公司新线按时投产赢得了时间,抢占了市场先机。
“大陆工人,了不起!”
田吉军不但在专机制造上有着过人的表现和出色的成绩,在设备修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巨大作用。他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套快速诊断液压设备故障的方法,在公司日常设备维修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2003年,汽油机公司购买使用的两台“台湾协鸿”加工中心,由于使用频率较高,长期磨损,致使精度达不到零件加工要求,给产品质量造成了不稳定。对于这类高精尖的“洋设备”,以往每次出现故障,公司都邀请台湾的生产厂家来修复。维修费用昂贵自不必说,而且修理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田吉军获悉后,主动去汽油机公司生产现场考察,他觉得凭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完全可以修复,在征得公司领导同意后,他着手制定了完善的修理方案。在对导轨进行修复时更换了导轨上的软导轨,再刮研保证导轨的接触精度,同时辅以足够的润滑;对滚珠丝杆采取消隙的方法,提高丝杆的传动精度,降低反向间隙,使机床精度达到了要求,且运行状况十分理想。两台设备的成功修复,一次就为公司节省修理费用近二十万元。江动普通员工成功修复“洋设备”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台湾厂商耳里,厂方代表深感意外,到现场检验后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连呼“大陆工人,了不起!”为表达敬意, “台湾协鸿”加工中心制造商还特地向公司发来贺信,信中充满了对大陆工人的赞美、敬佩之情。
为青年员工成才指路
有句谚语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无论是高级技术工人,还是普通工人,只要用心去干,都会大有作为。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田吉军先后多次代表企业参加上级组织的技能比赛,每次均有不俗表现。说起1993年盐城市“建工杯”十万青工大比武活动,当时的场景,田吉军仍记忆犹新,“因为是首次参加如此大场面的比赛,当时我心里真的很紧张,但真正进入比赛的时候,我反而冷静下来。就像运动员赛跑,只有奋力拼搏才会赢。”厚积薄发,过硬的技能加上临场的镇定自若让田吉军夺得了钳工组第三名的好成绩。1995年,在全市机械系统青工比武中,田吉军又摘取铜牌,为企业争得了荣誉。在众多含金量高的荣誉面前,田吉军依然保持了朴实本色,“除了自身勤奋和努力外,更多是公司领导培养和同事关心的结果。”
追溯田吉军的成长历程,探究田吉军的成才奥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在工作中实现创新,在岗位上体现价值,这是任何一名员工走向成才的必由之路。从1991年至今,田吉军所取得的每一项技术创新成果,都蕴含了他的学习动力、创新精神。他的创新成果,为公司带来了巨大效益,他自己也为企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江动“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呼唤大量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者。只要有志气,有决心,有毅力,不畏艰难,刻苦钻研,人人都可以成为田吉军式的知识型员工。从某种意义上说,田吉军的更为可贵之处,就是为广大青年员工特别是正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树立了一个鲜活榜样,指明了一条成才之路。田吉军的出现,对公司各条战线、各岗位上立志成才的青年员工无疑是一个重大激励,有着十分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2008年,为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国务院决定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选拔范围。根据国务院今年下发的文件,江苏省首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共12名,江淮动力青年技师田吉军便是其中的一员。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由国务院授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特殊津贴证书,每人一次性发给人民币20000元,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拨款。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东莞叉车培训网网站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400-850-8622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