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金晨星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抑制通胀 升值优于加息

发布时间: 2009-12-09 11:34:21

    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00.12,比3月份小幅升值0.75%,为4月份有效汇率升值最快的货币之一。种种数据显示,人民币正在对一篮子货币加快升值。

  然而,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继续升值,国内出现越来越多的争论之声。反对者认为,人民币强烈的单边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倒挂等诸多因素已经导致大量热钱涌入,继续升值无疑会使热钱来势更凶,进而恶化国内的通胀形势。支持者则认为,偏低的汇率不仅是贸易顺差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而且造成了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挥之不去和热钱的不断流入,唯有升值才是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和通胀高企的*有效手段。

  对此问题,本报观察家版近期已连续刊载多篇文章。例如,4月7日刊出哥伦比亚*魏尚进教授访谈“抑制通胀:汇率改革的主要意义”,4月14日刊出世界银行杜大伟访谈“人民币适当升值会有助于控制通胀”,以及4月28日和5月5日推出姜艾国先生的两篇文章“热钱汹涌,升值之过?”“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诱惑之惑?”,这一系列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本期,我们推出对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的专访,继续为不同观点提供讨论的平台,欢迎来信交流。

  抑制通胀须付出代价

  《21世纪》:目前*通货膨胀率已然很高,一季度CPI达8%,目前加息的空间受到限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幅度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应该加快人民币升值,以此抑制通货膨胀。对此,您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王庆: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货膨胀,这是毫无疑问的。当然升值与通胀的关系需要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来考虑。

  长期来看,一个*的经济高速增长,其实际有效汇率必然升值,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无非由两个方式实现,一是名义汇率升值,另一种是以通胀的形式实现。因为实际有效汇率是通胀调整过的汇率关系,所以二者必居其一,或者两个同时出现。大家经常讲的“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实际是同一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名义汇率不升值,就会有通胀,如果想避免通胀的话,就要让名义汇率升值,这实际上是一个取舍关系,是中长期的一个趋势。

  具体到*当前的通胀,这是一个短期问题。首先,大家讲抑制通胀的时候,往往说这个政策不能用,那个工具不好,其实质是既想抑制通货膨胀又不愿付出代价,就是想要免费的午餐。抑制通胀必须要付出代价,在这个基础上问题就好讨论了,无非是付出什么代价的问题。升值和升息的关系,在这个前提下讨论才有意义。

  升值是不是可以帮助抑制本轮通胀呢?首先要区分两点,*,这一轮的通胀,尤其是从2007年四季度到现在,输入性因素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美国次债危机之后美联储快速降息,美元贬值很快,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所以,*作为一个原材料的净进口国,影响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如果人民币不升值的话,就有输入性的通胀因素在里面。

  其二,美国次债危机带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影响国经济表现不好,股市很糟糕,结构性产品表现不佳;再就是市场波动性很大。在此国际环境下,收益本身降低了,资金就要寻求一个相对安全的投资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外汇流入肯定会加大。

  《21世纪》:有观点认为,正是因为人民币现在的汇率收益太吸引人了,所以大规模的热钱才蜂拥而至,如果继续升值的话,就会更吸引热钱,从而恶化国内的通胀形势。

  王庆:这涉及到一个升值预期的问题,这个因果关系要搞清楚,并不是因为人民币升值造成人民币升值预期,根本性因素是国际收支顺差太大。

  《21世纪》:人民币升值对于顺差会有多大的减缓?毕竟*在短期内还难以摆脱“世界工厂”的定位,是因为外部需求比较旺盛才导致贸易顺差过多。

  王庆:首先要澄清一点,讲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影响的时候,只有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升值才有作用,对单个货币升值,这个概念是没有意义的。虽然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是升值了,但是美元贬的更多,所以,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实际升值很有限,2008年*季度不到1%。比如,人民币对欧元是贬值的。所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与其说反映了人民币的升值,不如说反映了美元的贬值。

  《21世纪》:对于人民币是不是被低估的问题还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因为*目前的生产成本没有完全反映出来,比如环保、劳动者福利、出口退税等等,如果把这些都计算在内的话,我们的货币不一定被低估了。

  王庆:他的意思是说价格不合理,升值不知道该升到什么程度。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先理顺价格体系,然后再调整汇率,或者是同时进行。但最终的结果是这个调整过程是通过通货膨胀或者升值实现的,环保缺位、劳动者福利不到位等都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我觉得当前讨论通胀问题,不能把太多的中期、短期、结构性、周期性的因素都混在一起讨论。

  《21世纪》:反对升值的观点当中,大多会有这样的顾虑就是,升值可能对国内出口型企业产生巨大杀伤力,*在内需不足的现状下,国内可能没有办法消化升值导致的出口下降,就有可能出现滑坡,通胀转成通缩的现状。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王庆:升值的目的是什么?*升值的目的是要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这是一个宏观问题。所以,通过升值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就是要出口减少,增加进口。出口减少肯定会影响某些竞争力差的企业,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没有通胀的话,我们可以渐进式升值,逐渐地解决,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不会有那么长的时间来过渡。

  《21世纪》:也就是说*已经错过了升值的*时机。

  王庆:我认为是。当国际经济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升值是更合适的。但是我们错过了。

  升值优于加息

  《21世纪》:对于目前的通胀来说,有哪些措施可以采取呢?加息、升值等都有很大的负面作用,感觉是一个两难的境地。

  王庆:是非常两难的境地。有一点要认识到,由于美国次债危机越来越深重,美联储大幅度减息,现在的通胀是一个全球问题,*越来越有输入型通胀的特征,不能简单看成是*经济自己过热的问题。所以,*在2007年11、12月份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当时的提法是正确的,但那是基于美国经济没有问题的判断。在美国经济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抑制通胀的问题,可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但现在外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逐渐出现输入型通胀的问题。在这个情况下怎么做?现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的影响有两个层次:美国次债危机、美国减息、美元贬值对*的影响是通胀型的影响,因为它们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大资金向*的流入;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如果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美元经济放缓严重,欧洲等经济体受影响,*出口肯定会受影响,*经济也会放缓,在这个情况下,*的通胀不可能维持高位。

  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呢?就是短期内美国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对*的影响是通胀型的,但是实体经济的变化对*的影响是通缩型的。所以,*夹在这样一个区间里,就是通胀型的国际金融形势对*的影响已经显现,但是通缩型的实际经济放缓在*没有出现。

  现在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困境,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采取政策措施避免通胀在此期间失控。所以,我们既要关注通货膨胀率的水平,也要关注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只要通货膨胀率在这个期间是逐月向下走的趋势,就意味着通货膨胀预期是比较稳定的,在这样的趋势下,随着美国经济放缓的结果对*影响越来越显现,不用做很大的政策调整,*的通胀问题就会自行解决。

  所以,问题就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手段能够实现这样一个通胀率的走势。我觉得升值是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率再有一个反弹或者抬头的话,比如4月份CPI到了9%,甚至超过10%的话,就要采取比较坚决的手段来调整通胀预期了。坚决的手段无非是大幅度升息,快速大幅度的升值,但我觉得升值比升息要利大于弊。另外,如果我们判断目前经历的通货膨胀是一个短时期问题,那么*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我曾经提出要引入保值储蓄,这对管理通胀预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把三年期的存款利率和通胀挂钩,就是保证你的资产购买力不受影响,我对你三年期的保值储蓄,*出一笔钱,对稳定预期很有帮助。预期稳定随后可能紧缩效果就会出现,其他政策就不用调整了。所以,这在一定意义上是财政政策替代货币政策的一个举措。

  《21世纪》:对于升值的方式,一次性快速升值和渐进式升值,您怎么判断?一次性升值的可能性有多大?

  王庆:一次性升值并不是说升值后就固定在一定位置,如果出口形势不好,或者是通胀下来,汇率是自动调整的,也会贬值,所以不要夸大一次性升值对经济的破坏作用。我认为除非通胀形势失控,否则一次性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通胀失控的话,我觉得一次性升值,比如10%以上,作为一个政策选择是值得认真考虑的。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北京中金晨星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网站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400-850-8622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课程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850-8622